首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北京南站“钢轨医生”深夜出诊 一张纸片都不能留在轨道上
READ:1720  UPDATE:2018-10-13
“嘀嘀嘀”微弱的声音从不远处的轨道边传来,张磊和王文路蹲在轨道旁,手里一个探头在铁轨焊缝处来回移动着,眼睛紧盯着发着规律声响的探测仪器。他们是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高铁工务段综合车间涿州探伤工区的探伤工,也是游走在深夜中为钢轨“查病”的“钢轨医生”。

钢轨由于受列车的碾压和金属热胀冷缩的变化,经常会产生一些伤损,如未及时发现会存在断轨隐患,这就需要定期给钢轨“做B超”。

每天的零点30分到4点30分,高铁深夜停运的4个小时,正是“钢轨医生”们的“出诊时间”。

清点器材

一张纸片都不能留在轨道上

零点刚过,北京南站高速场工务作业门外便开始热闹起来,几组人员准备上线操作。

伴着夜色,5名探伤工将超声波钢轨探伤仪、工具包、头灯、小镜子等作业工具在地面上摆放整齐,等待调度发出的“上线指令”。

“工具包两个,有。”

“头灯五个,有。”刘正阳边报告边指向身边的工具。

工长冯秋生手持录音笔进行点名,并将每种仪器分配给不同的探伤工,并进行拍照登记。“高铁线路上不能遗落任何物品,就连一张纸片都不能落下。上线时候带上去了什么,在下线的时候一定要带回来。”


气温降低,几名探伤工都穿上了两条棉裤三件棉衣,仍旧在寒风中搓着手不断晃动。“鞋里面都贴着热贴,要不站时间长了,脚就凉透了。”52岁的王文路做了20年探伤工,在团队中也是年龄最大的。高铁停运的天窗时间是零点30分至4点30分,探伤工作只能在凌晨进行。“一年四季都是如此,不论寒冬酷暑。”安全员张迎辉对当日作业的安全事项进行说明,微小的工具留在钢轨上都可能造成严重事故。

探伤工作就是利用探伤仪器和手工检查,通过声波反射原理和肉眼观察,对钢轨的轨头、轨腰和轨底以及焊缝进行检测。“确认钢轨是否‘生病’,类似于医院中的B超检查。防止钢轨内外部因为伤损而出现的断轨风险。”

零点30分,一切准备妥当,冯秋生得到了天窗点的上线指令。调度室告知,轨道中有超过5分钟间隔车辆。在高速场作业门入口处,张迎辉抬起右臂,指向东西两侧。“上行无车,下行无车,可以跨线。”

探伤工着大大小小的仪器,走上黑夜中的轨道。

母材探伤

百斤仪器每分钟推行不超25米

走上轨道后,5名探伤工自动分成两组,冯秋生与刘正阳一组把形似手推车的母材探伤仪稳定在钢轨上。王文路与张磊手持通用探伤仪,蹲在钢轨边,对焊缝进行探伤。安全员张迎辉走在最前方,作为团队中的90后,执机手刘正阳推着探伤仪开始在轨道上缓慢行走。

气温继续下降,空旷的铁道线不时刮过寒风。
PREVIOUS: 没有了
NEXT: 没有了
Copyright © 2018 上海皓天超声电子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传真:021-54144082 沪ICP备18037231号-1